篆书特点(隶书特点)
隶书的特点及结构? 隶书是将小篆的书体去其繁复、增减其体而创立。
结体更为端正整齐,呈秀丽端庄之美。
其用笔,如以汉隶为例,主要是横画的变化,蚕头雁尾,一波三折,尽情地舒展,呈委婉波状之势。
如果说,篆书以弧笔著称,那么隶书则以波势见长。
什么是隶书? 隶书是由籀文的草率写法演变而成的一种字体。
因为籀文圆转弯曲的笔道太多,写起来很费时间,所以人们在非郑重的场合,就将字写得草率一点,一些本该工整的弧形笔道变成了比较平直的笔画。
这种字体在战国后期的秦国开始出现,后来逐渐流行开来。
隶书分秦隶、汉隶和八分。
秦隶指秦始皇时期使用的简体字。
汉代日常应用仍是隶书,但是形体、笔势不断发展。
东汉中期出现庄重典雅的新体,熹平四年(公元175年)以新隶体立石经于太学,成为国家的标准书体。
魏以后称为八分。
晋代卫恒《四体书势》说:“下士人程邈为衙狱吏,得罪始皇,幽系云阳十年。
从狱中作大篆,少者增益,多者损减,方者使员,员者使方,奏之始皇,始皇善之,出以为御史,使定书。
或曰邈所定乃隶字也。
”其实,秦人写简笔字并不是秦始皇统一中国时才有。
历年各地出土的战国时期秦国的兵器、漆器、陶器上,笔划省减、直多弯少的简体字都出于当时的工匠之手,已是隶书的雏形。
程邈本是小吏,在狱中对照大篆把他熟悉的简体字加以整理,也是合乎情理的事。
关于隶书的起名还有这样一种说法:因为这种字体当时在下层小官吏、差役、工匠、奴隶中较为流行,所以称为“隶书”。
汉字由篆书演变为隶书,叫做“隶变”。
隶变是汉字演变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隶变之后的汉字形体,基本就接近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了。
详情可登录“中国隶书网”查看,网址: http://www.***.cn/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