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化反应活性大小顺序(硝化反应)
硝化反应 是向有机物分子中引入硝基(-NO2)的反应过程。
脂肪族化合物硝化时有氧化-断键副反应,工业上很少采用。
硝基甲烷、硝基乙烷、1-和2-硝基丙烷四种硝基烷烃气相法生产过程,是30年代美国商品溶剂公司开发的。
迄今该法仍是制取硝基烷烃的主要工业方法。
此外,硝化也泛指氮的氧化物的形成过程。
工业上应用较多的是芳烃的硝化,以硝基取代芳环(Ar)上的氢,可用以下通式表示: Ar─H+HNO3→Ar─NO2+H2O 硝化是强放热反应,其放热集中,因而热量的移除是控制硝化反应的突出问题之一。
硝化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稀硝酸硝化一般用于含有强的第一类定位基的芳香族化合物的硝化,反应在不锈钢或搪瓷设备中进行,硝酸约过量10~65%。
(2)浓硝酸硝化这种硝化往往要用过量很多倍的硝酸,过量的硝酸必需设法利用或回收,因而使它的实际应用受到限制。
(3)浓硫酸介质中的均相硝化当被硝化物或硝化产物在反应温度下为固体时,常常将被硝化物溶解于大量浓硫酸中,然后加入硫酸和硝酸的混合物进行硝化。
这种方法只需要使用过量很少的硝酸,一般产率较高,缺点时硫酸用量大。
(4)非均相混酸硝化当被硝化物或硝化产物在反应温度下都是液体时,常常采用非均相混酸硝化的方法,通过强烈的搅拌,使有机相被分散到酸相中而完成硝化反应。
(5)有机溶剂中硝化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采用不同的溶剂,常常可以改变所得到的硝基异构产物的比例,避免使用大量硫酸作溶剂,以及使用接近理论量的硝酸。
常用的有机溶剂有乙酸、乙酸酐、二氯乙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