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病程运动损伤分为(运动损伤分为)
体育运动过程中受到机械性和物理性方面因素所造成的伤害,称为运动损伤。
运动损伤的分类方法很多,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一)按损伤组织的种类分类:可分为肌肉韧带的捩伤、撕裂、挫伤、四肢骨折、颅骨骨折、脊椎骨折、关节脱位、脑震荡、内脏破裂、烧伤、冻伤、溺水等。
根据北京运动医学研究所的统计,严重的创伤很少,大部分属小创伤,其中以肌肉、筋膜伤、肌腱腱鞘、韧带和关节囊伤最多,其次是肩袖损伤、半月板撕裂和髌骨软骨病。
(二)按运动创伤的轻重分类:(1)不损失工作能力的轻伤;(2)失掉工作能力24小时以上,并需要在门诊治疗的中等伤;(3)需要长期住院治疗的重伤。
这种分类法有助于了解工矿、农村、机关和学校等开展群众体育活动中的损伤情况。
(三)按运动能力丧失的程度分类:(1)受伤后能按锻炼计划进行练习的“轻度伤”;(2)受伤后不能按锻炼计划进行练习,需停止患部练习或减少患部活动的“中度伤”;(3)完全不能锻炼的“重度伤”。
(四)按损伤组织是否有创口与外界相通的分类:可分为开放性损伤与闭合性损伤,开放性损伤与外界相通,容易引起出血和感染,常见有组织液渗出和血液自创口流出,在运动中最常见的有擦伤、裂伤、切伤和刺伤,开放性骨折也可以归在此类;闭合性损伤包括挫伤、肌肉筋膜拉伤、关节囊和韧带扭伤、肌腱腱鞘和滑囊损伤等,其特点是皮肤、粘膜完整,损伤无裂口与外界相通。
此外,根据发病的缓急,还可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根据病因,又可分为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等。
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分为直接原因和诱因。
直接原因又可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诱因可分为各项技术特点和解剖生理学特点。
(一)直接原因A.内部原因1.身体条件(1)年龄:青少年期骨骼发育尚未成熟,因此对外力的抵抗防御能力较弱。
发育中的骨和软骨与成人相比也显得软弱。
骨的长径生长与骨周围肌腱发育相比,前者显得较慢,所以在骨的突起部、肌肉肌腱附着部都容易发生损伤。
关节由骨和周围的关节囊、韧带所组成。
在韧带受暴力损伤时,骨和软骨往往先出现损伤。
年龄偏大的人脊柱和关节的柔韧性降低,加之维持稳定的力量下降,因此,运动损伤并不少见。
青少年运动损伤最多的是骨折,其次是扭挫伤,而高年龄组软组织钝挫伤占首位,骨折占第二位。
(2)性别:黄种男性身体内脂肪含量平均是体重的13%,而女性高达23%。
肌肉含量女性相对少于男性,所以膝关节部的运动损伤发生率女性比男性高。
此外,女性激素呈周期性分泌,若月经紊乱,会造成雌激素分泌低下,已知这是造成疲劳骨折的原因之一。
(3)体格、技能:体内脂肪多、体重重的人会使肌肉发达度减小,故身体的灵活性、耐久力相应也较差,更易造成损伤,尤其在抵御造成创伤的暴力时,体重重的人处于不利地位。
屈肌群与伸肌群肌力之比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很多情况下会造成肌肉撕裂伤。
技术不熟练的锻炼者也更易发生损伤。
(4)其它:在身体状况不良(慢性疲劳、贫血、感冒、痛经、睡眠不足等)的情况下,对意外事件缺乏敏锐的判断和快速准确的保护反应,就可能导致运动损伤。
2.心理素质从事冲撞性较强的运动(如足球)时,如果注意力不集中或集中持续时间不长,发生损伤的危险性增加。
情绪不稳定、易急躁、急于求成,或在运动中因畏难、恐慌或害羞而犹豫不决的人,容易造成运动损伤。
B.外部原因1.方法的因素(1)质的因素:有些体育锻炼者由于不顾自身的条件而选择不适宜的运动项目,结果损伤的发生率提高。
例如,年龄偏大的人进行足球运动,或试图采用蛙跳增强腰腿部肌肉力量,就会出现膝关节损伤;柔韧性练习时,韧带肌肉被动训练过度会造成肌肉撕脱。
所以体育锻炼要科学,并选择适合于自己身体条件的运动项目。
(2)量的因素:运动时间过长、运动量过大、运动频率过高等极易导致过度训练,过度训练是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
过度训练是由于锻炼者接受的负荷量太大,使机体未得到充分恢复所致,其症状表现为:静息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睡眠不佳(失眠、多梦、易惊醒等)、食欲下降、体重减轻、无训练欲望、心情烦躁、易激怒、记忆力下降等。
如过度训练不及时纠正,就会使人体免疫机能下降,这样增加了感染和慢性疲劳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