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定力是什么意思(定力是什么意思)
定力是一个汉语词汇,一指五力之一,伏除烦恼妄想的禅定之力;二指处变和把握自己的意志力。
“定力”是佛家语。
佛学之三藏十二部经典籍的核心或曰总纲,乃“戒、定、慧”三学,戒即戒律,定即禅定,慧即智慧,修行佛法者须“依戒资定,依定发慧,依慧断惑”,方可“显发真理,成正等觉”。
而三学中,“定”又为佛法之中枢,有佛学家言:“广义的定不单指禅定,定学的修持意在培养人之定力。
有定力的人,正念坚固,如净水无波,不随物流、不为境转,光明磊落,坦荡无私。
有定力的人心地清净,如如不动,不被假象所迷惑,不为名利而动心,定学修持到一定程度自然开慧。
”由此可见,佛法修持者的定力如何,对其能否修成正果,至关重要。
扩展资料:相关实践定力对于修行佛法者的重要性,是修行者从实践中悟得。
修行佛法,得成正果,要靠定力。
世人学成一门技艺、成就一项事业,也无不要靠定力也。
学文者要靠定力,有定力,方能坐冷板凳,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挫折;有定力,方可博览群书,潜心著述,有所成就。
无定力,便会为浮名近利所诱惑,被本能欲望所驱使,心神旁鹜,意不在学,或半途而废,或止于小成。
习武者要靠定力,有过人之定力,方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练就一高超武功;有定力,方可面对强敌,从容镇静,临危不乱,后发制人。
无定力,便吃不得苦,耐不得劳,只能练出一身花拳绣腿,临阵对敌,神慌招乱,未战而心先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