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段划分(长江的水域情况)
峡库区水环境问题现状 目前三峡库区江段已由天然河道变成了水库,虽然多年的污染治理已有了成效,可是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2.1 水体污染状况 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后,会使三峡库区局部江段的水质污染进一步加重。
三峡工程建成之前,库区局部江段的水质污染就已十分严重,但由于长江水流的流量大、流速快,使其自净能力强,后果还不严重。
三峡水库蓄水后,尤其是在冬季,上游来水量减少,使水库内的水体流速减缓,复氧和扩散能力下降,如不及时对各种污染源进行治理,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仍然排人长江,局部江段水质污染必将进一步加重,甚至威胁城镇生活用水的水源地。
因此,遵照国家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对三峡库区的工业废水及固体废弃物必须限期治理;对生活污水和垃圾也必须限期治理,成为消除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不利影响的第二项重要任务。
2.2 岸边污染带现状 蓄水后,长江水面坡降减小,导致水体流速非常小。
平水期表面流速最大为20厘米/秒,平均流速仅为6厘米/秒。
枯水期岸边流速普遍低于2厘米/秒。
流速的急剧减小不利于污染物的稀释扩散,在排污口附近易出现高浓度的污染区。
监测结果表明,库区沿线某些排污口下游江段同时存在超背景污染带和超标污染带。
2.3 造成库区地质灾害 成库后水面上升侵蚀山体,容易引发库区地质灾害,且其常与其他自然灾害相伴发生,形成破坏比较严重的灾害群或灾害链。
在水库淹没和高强度移民等人类活动影响的诱发下,长期高强度的降雨是三峡库区内诱发滑坡、泥石流最主要的直接因素。
一些欠稳定的斜坡在特定的条件下,如长时间的雨水渗透,降低了滑动面的抗滑力,容易造成灾害发生。
移民迁建对原有的植被的破坏造成的泥石裸露,以及坡地建设形成大量的弃土弃渣,往往为高强度的降雨条件下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大量的物质条件。